魏中林:健全机制 增强能力 凸显实效-皇冠体育现金网

 魏中林:健全机制 增强能力 凸显实效-皇冠体育现金网

魏中林:健全机制 增强能力 凸显实效

作者:教务处 时间:2014-05-28 点击数:

 

——在第二届校企协同育人交流会上的讲话

 

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魏中林

2014年5月15日

同志们:

下午好!

今天,我们联合省经信委、省国资委,在五邑大学召开第二届校企协同育人交流会,会议的主题是交流“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突出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期待将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以制度设计形式固化下来。去年10月,我们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了首届校企协同育人交流会,探索建立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搭建平台、营造氛围,大力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工作,不断提升高校服务企业转型、助推产业升级的能力。之后,省直有关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大力支持各高校开展协同育人工作,各高校积极探索校校、校地、校企等多元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我省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初步建立了校企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搭建了形式多样的协同育人平台,营造了校企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今天,我们再次召开校企协同育人交流会,请我们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学会、高校与相关领域的企业坐在一起,针对校企协同育人工作进行交流和总结,目的是进一步分析我省校企协同育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机制障碍,探讨如何推进广东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怎么培养出更适合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各类人才,进一步提高广东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今天这个交流会,省教育厅高度重视,也得到了省直有关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和高校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省经信委、省国资委等省直有关主管部门,省机械工程学会以及各位企业界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借此机会,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谈几点想法。

一、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实施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

 “协同创新”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管理创新,也是社会治理的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它与原始创新的协调协作,以及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要素整合都不同。

2012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以协同创新为引领 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对新形势下广东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要走出有广东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就要发挥协同创新的引领作用,各高校要把协同创新作为引领高校改革发展的核心战略来实施,以协同创新激发学校动力和活力,以协同创新促进资源整合,以协同创新推动管理改革,以协同创新提高学生和社会的满意度,以协同创新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通过协同创新的引领,促使不同类型的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2013年7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作会议,决定组织实施“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对全省高校推进创新强校工程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整合资源,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促进各校自主规划、自主建设,分类发展,特色办学,争创一流。2014年1月,省教育厅组织召开了全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作推进会。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着眼于以协同机制创新为重点,全面推进高校改革,促进高校提升办学水平,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其总体目标是高校协同创新机制和模式更趋完善,努力创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示范省。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和协同机制创新将是今后我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和主线。

我们一直强调的协同创新,是胡锦涛同志2011424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讲话中提出来的。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特别强调高校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在这里,我们重点是要推进与企业的协同创新,通过建立与企业的协同创新机制,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创新要素汇聚,一方面服务于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也促进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在与企业的协同创新中包含着一项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校企协同育人,我们不要把协同创新仅仅理解为科研创新,联合申报几个科研项目,联合共建几个实验室、几个研究中心,那是不完整的。刘延东同志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谈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就是看人才培养水平。” 4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深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对我省高校改革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并作重要讲话,强调一流大学要培养一流的学生。我们在这里所提协同创新,必须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必须突出与企业的协同育人。推进协同育人,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促进行业、企业共同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企业有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高校有持续服务企业的能力,共同解决学生实践能力不足问题,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深化改革,增强高校协同育人能力

近年来,我省高校在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对接。

一是实施国家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2010年2月,经批准,我省承担了全国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改革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2013年通过了教育部对该项目的中期检查,检查结果通报中对该项目改革进展及试点成效给予了较好的评价,已申请由试点转示范。2012年,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广东省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意见》(粤教高〔2012〕5号),指导高校开展有关学科领域和不同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启动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开展卓越工程师、医师、教师、法律、新闻传播、农林等领域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基本形成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汕头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不同类型高校参与、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改革新模式,在全国同类型高校和地方高校中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汕头大学、五邑大学等高校还取得一批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成果奖。2013年,全省28所普通本科高校成立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联盟,在师资、课程等教育教学资源方面推进共享,联合企业共同探索研制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等。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可以说是全省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所在。

二是积极联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研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意见,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2013年,联合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印发了《关于加强高校标准化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逐步解决我省企业标准化人才不足的问题;联合省海洋渔业局、海事局、农业厅、林业厅、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分别研制有关海洋人才、农林人才、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意见,待征求意见后印发。联合省委宣传部,开展共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省政法委、检察院、法院、公安厅、司法厅等开展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实施我省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互聘工作人员“双千计划”。联合省经信委、国资委、科技厅共同举行了首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和“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高校组的比赛等。现在正举办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联合广东工业设计城承办,大赛成果直接服务于企业。

三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构建和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目前全省职教集团达到39个,拉动2000多家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组织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分段教学的“四年制”、“3 2”专升本等职业教育本科试点,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开展“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探索不同培养模式中的校企合作、产教整合。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改革,招收企业在职员工,学员具有高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以企业、高校双主体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极大满足企业提高人才素质的要求。在这些方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及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都进行了积极改革并取得较好的改革成果。清职院的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已经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领导还会进行介绍具体做法和经验。

近两年,虽然我们在协同育人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协同育人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协同育人机制还不完善。例如,部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还不清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没有找到着力点和突破口;企业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还不高,企业兼职教师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企业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和参与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协同育人的成效,制约着协同育人工作的全面推进。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从体制机制创新、搭建平台,营造氛围等方面大力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人才培养全面提升高校育人质量,不断提升高校服务企业转型、助推产业升级的能力

各高校要结合实际,继续转变观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协同创新,突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胡春华书记在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调研讲话中提出,广东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走过了规模扩张的阶段,今后要围绕提高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他重点讲了四点意见,一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办学方向,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要着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大学办得怎么样,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上。一流大学要培养一流的学生,到企业,要成为一流的企业家;搞科研,要成为一流的科学家;从政,要成为一流的政治家。培养一流的学生,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三是要加强学科建设,重视知识创造;四是要办更多高水平的名牌大学。他从更高的战略上强调,“如果我们大学不能培养出一批有创业精神的人才来,我们的创新就会出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大学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长期以来,我省大部分高校习惯培养培养学术型、学科型人才,这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当下,如果高校还是按照老的模式、老的路径来培养人,远远不能满足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这就迫切要求高校进一步明确改革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元化办学局面的形成,我省众多高校理应按照类型与层次,选择不同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办学定位,注重特色办学,这是我省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在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所有高校都必须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新路子,办好应用型本科高校和大力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也是我省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对人才需求多元化的客观要求。

在国家层面上,也是如此战略,教育部在驻马店召开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讨会提出了“驻马店共识”。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会上指出,“这次会议既是一个现场经验交流会,也是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动员会和部署会”,将积极推进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各高校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开展订单班、3 1、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企业问题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本科高校、高职高专联合起来与企业建立协同育人平台,科技研发、专利转化和人才培养一起服务于企业,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改革专业和课程结构,对接行业产业发展。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经验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所有高校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平台。构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关键就是要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而这种结构的实现,与合理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设置紧密相关,因此,要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个对接要求,改革专业结构,更新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切实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四是改革人事制度,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要从促进人的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和领域予以整体谋划和总体设计,加快包括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等与人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关系紧密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形成有机配套、相互促进的系统改革方案,其中改革人事制度、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尤为迫切。推动高校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加大对来自行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专家的兼职、挂职或任职的聘任工作力度,强化教师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或实践经历。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依托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到行业企业、国内外高校访学培训,更新青年教师教学理念,提升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科技应用推广能力。改革教师业绩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逐步扭转教师轻教学重科研、轻教学改革重科研论文的倾向,针对指导学生实践、校外企业实习实训、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等产生的工作量与成果,均纳入教师业绩考核范围并逐步扩大比重。统筹校内外师资力量,依托专业、行业,培育高水平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来自于行业企业兼职师资力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和专业素质能力培养上的作用。

三、狠抓落实,提高校企协同育人的实效

省教育厅要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政策、建立机制、加大宣传等手段,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工作,近期要抓好几件具体工作是:

一是协同育人平台的认定。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协同创新中心和协同育人平台是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的重点任务之一。近期,省教育厅组织了首批协同育人平台(中心)认定工作。全省高校共推荐各类协同育人平台(中心)118个,其中96个是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中心),占各校推荐总量的81%。首批省协同育人平台认定以培养我省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建设重点领域的急需人才和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为重点,以学生个性发展、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为核心,推动高校与企业、行业等各方育人力量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与行业企业人员的师资互聘。积极总结各校开展的与行业企业人员师资互聘工作经验,借鉴国家部委推行的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新闻传播行业等分别开展“双千互聘计划”的做法,在工学、农林、海洋、医药、师范等专业或领域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人员师资互聘工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全省高校与行业企业人员互聘的制度设计与机制保障,加大支持力度,力争形成高校教师走得出、企业行业专家进得来、稳得住、用得好的工作局面。

三是扩大现代学徒制试点规模。总结现有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经验,探索解决推进现代学徒制过程中的招生考试、课程体系设计、质量监控与管理等一系列难点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加快推进力度,鼓励更多高校与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改革,不断扩大院校试点规模和招生规模。

四是出台职教集团运行指导意见。研究制订职教集团运行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职教集团的功能、定位,探索和规范集团运行模式,理顺参与高校与企业的各自职责与分工,建立健全良好运行机制,推进集团内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以充分发挥集团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规模效益和综合优势。

在座各位企业界代表,都是高度关心、高度重视、积极支持校企协同育人的,在此,我也想向企业界朋友提几点希望:一是希望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勇于担当,尤其是大企业、实力强的企业,更要有社会责任感,在同行业中发挥带头作用,做好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培养本行业发展所需人才;二是希望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人才培养。可以是共建实践基地、派工程师来高校授课、共同修订培养方案等,还可以与高校共建专业,甚至共建二级学院;三是希望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确定、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学生评价考核和学生就业等。

同志们,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只有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才能真正解决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的矛盾。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出大批适应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幸福广东所需要的创新性、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开拓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

谢谢!

地址:广东省 湛江市 邮政编码:524088

广东海洋大学教务部编制

网站地图